登录 | 注册 加群交流 | 业务热线:023-63555815 | 手机浏览“手机浏览网站”
所在位置:首页>卫生技术>解读

文章详情

职业卫生管理实施总结篇

来源:转载2023/1/4 15:31:32

浏览:(239)  评论:(0

  • 摘要
  • 当前,职业病危害不断得到重视,国家有关部委不断加强职业健康管理,巩固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基础,高起点开展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,全面治理职业危害防治的薄弱环节,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,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。

    一、工作现状

    高度重视职工安全与健康工作,各单位加强粉尘和有毒有害物质监测、综合防尘措施落实、职业危害劳动合同告知、职业健康监护及个体防护用品配备等工作,着手建立技术支撑体系,加强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培训,积极开展职业危害防治,全体职工职业危害防治责任意识不断增强,基础工作不断稳固,职业健康工作总体上不断发展进步。

    当前,职业病危害不断得到重视,国家有关部委不断加强职业健康管理,巩固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基础,高起点开展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,全面治理职业危害防治的薄弱环节,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,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。

    二、基本情况

    (一)指导思想

   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以保护劳动者健康为根本目的,认真贯彻落实《职业病防治法》等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,落实各级责任,加强领导,规范管理,依靠科技进步,立足实际,突出重点,全面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,促进生产持续健康发展。

    1、预防为主,防治结合。

    坚持标本兼治、重在治本,综合治理,控制职业病危害源头,采取工程技术、个体防护和健康管理等综合治理措施,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。

    2、突出重点,有序实施。

    既着眼长远,不断完善制度和监管体系,又立足当前,着力解决目前防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。

    企业按照“源头治理、科学防治、严格管理、依法监督”的基本要求,以防治尘肺病、热射病等易发症为重点,加强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基础建设,全面提高企业职业健康水平。

    3、依法依规,规范落实。

    全面落实《职业病防治法》等相关法律法规,落实关于职业病防治和作业环境职业危害的有关部署和要求,规范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。

    4、宣传动员,全员参与。

    广泛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,增强各单位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,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,充分发挥职工工会等监督作用。

    (二)规划目标

    建立公司统一领导、部门协调配合负责、规范管理、职工监督实施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机制,着力提高职业病综合防治能力,增强公司劳动者职业病防治意识,改善工作场所作业环境。

    到2015年,新发尘肺病病例年均增长率控制到1%以内;杜绝重大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,有效减少急性职业中 毒事故,主要慢性职业中毒得到有效控制。

    到2015年,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人员职业卫生培训率达到90%以上,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100%以上,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告知率和警示标识设置率达到90%以上,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率达到70%以上,粉尘、毒物、高温、噪音等主要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到80%以上。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预评价率达到100%,控制效果评价率达到100%。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体检率达到100%。

    到2015年,职业病防治能力、应急救援能力不断提高,管理能力不断提高。职业病防治监督覆盖率100%。

    到2015年,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工伤保险覆盖率达到100%;职业病患者得到及时救治,各项权益得到有效保障。

    三、主要任务

    (一)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机构

    1、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,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,组织、配备专职或兼职专业人员。

    2、加强各级管理人员培训,配备必要的设备,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,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。

    3、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,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,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。

    4、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管理机构,委托具有相应资 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为我公司提供服务。

    (二)着力抓好职业危害源头控制

    防护设施要从源头控制职业危害;对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,必须采取综合防护措施,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,减少和降低对作业人员健康的损害。同时,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,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定期检测与评价。

    (三)加强对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管理和控制

    1、通过优化生产布局和工艺流程,使有害作业和无害作业分开,确保从事无害作业的职工避免接触职业危害因素,尽可能减少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职工数量。

    2、加强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、评价与控制,为劳动者提供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的工作场所、环境和条件。

    3、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要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,公布有关规章制度、操作规程、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;在产生严重危害的作业岗位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。

    4、使用有毒物品作业要依法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。

    5、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救援器材、设备,制定应急救援预案。

    6、要依法如实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,确保申报率达到 100%。

    (四)进一步规范劳动者职业健康管理工作

    1、要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培训,普及职业卫生知识。

    2、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,要依法组织其进行上岗前、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,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本人。

    3、按要求为职工配置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,并引导和督促其坚持正确规范使用。

    4、要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。对遭受或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,要及时组织救治、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。

    5、及时安排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,做好职业病病人的治疗、康复、定期检查和妥善安置,确保职业病病人的权益。

    (五)推进职业病防治信息化建设

    构建职业病危害动态监管及监控预警体系。加强职业病信息监测、报告与管理,建立和完善职业病信息监测、报告与管理网络,建设职业病监测点,为制定职业病防治的方针政策提供基础数据。按照动态监控、及时预警、准确计量的要求,根据职业病危害的性质和程度建设职业病预警体系。加强职业病危害动态监测工作,开展信息定期报告、分析和 管理工作。

    (六)企业工伤保险等各项制度

    1、加强劳动用工和劳动合同管理,规范用工行为,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要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,依法参加工伤保险。

    2、按照规定参加工伤保险,提高工伤保险覆盖率。

    3、完善特殊工时审批制度和职工休息休假制度。

    4、完善工伤预防与保障相结合的机制,将工伤保险基金部分用于职业病防治的预防和宣传工作,逐步建立职业病治疗、康复制度。

    5、推行职业卫生专项集体合同制度。

    (七)加强培训和宣传教育

    1、制定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计划,健全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体系和网络。

    2、加强对各级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,强化对存在职业病危害主要负责人、管理人员和劳动者的培训,积极推进作业场所健康教育。

    3、把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纳入企业普法教育范围,列为健康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。

    4、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,在全企业形成关心劳动者健康、重视职业病防治的良好氛围,发挥工会监督作用,鼓励举报职业病防治违法行为。

    四、保障措施

    (一)加强组织领导

    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、提高认识,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,把职业健康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,并切实抓紧、抓好。公司主要负责人是职业危害防治的第一责任人,要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体系,严格管理,保障投入,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规章、标准、规程,确保作业环境和防护达标。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,层层分解目标,明确具体措施,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。要逐步建立先进的职业卫生与健康管理体系,形成制度化、规范化、经常化和持续改进机制。

    (二)全面落实责任

    1、职业病防治监督管理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,依法认真履行职业卫生管理职责。生产经营部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健康(卫生)监督检查,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不安全事件和有关违法违规行为,参与、配合政府查处有关职业危害事故。工会负责群众性劳动保护的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。

    2、对职业危害事故,要按照依法依规、实事求是、注重实效的三项基本要求和“四不放过”原则,依法调查处理,严肃追究相关部门和责任人员的责任。

    (三)完善规章制度

    落实职业病防治法配套法规、规章。要制订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、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 价、危害防护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性能评价、职业健康监护与职业病诊治等方面管理制度,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。

    必须建立、健全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操作规程: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、职业危害告知制度、职业危害申报制度、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、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、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、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、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、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、法律、法规、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危害防治制度。

    (四)保证经费投入

    公司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、工作场所卫生检测、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等费用,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。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投入,保证必需的工作经费。


    标签:
    版权声明:

   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职业病网”的所有作品,转载请注明“来源:职业病网”。

   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职业病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    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。

    上一篇:有关职业病的看法和改进意见

    下一篇:职业卫生管理规定:一般规定、机构与职责、前期预防、职业健康监护、作业场所管理、职…

    分享到:

    网友评论

    加载更多

    发表评论:

    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