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| 注册 加群交流 | 业务热线:023-63555815 | 手机浏览“手机浏览网站”

文章详情

含苯胶黏剂职业中毒案例

来源:2021/2/10 16:29:25

浏览:(924)  评论:(0

  • 摘要
  • 含苯胶黏剂职业中毒案例

      案例1:含苯汽油急性中毒1997年7月22日至8月7日,某独资制鞋有限公司发生含苯汽油中毒事件3起。中毒的3名患者都是女性手工涂胶工,发病工作年数为1.中毒表现为接触粘合剂2小时后,胸闷、恶心、全身无力、视力模糊、四肢麻木、痉挛昏厥。现场检测苯、甲苯、二甲苯、汽油浓度严重超标。用于制鞋的胶浆和亮光剂原料分析,结果汽油的苯、甲苯、二甲苯含量高,亮光剂的溶剂也由甲苯、二甲苯组成。


      案例2:制鞋、包加工业苯中毒1989年6月生产的村经营企业,30名工人在45平方米、没有任何防护设施的仓库,以纯苯溶剂的氯丁胶为粘合剂制鞋。截止到1991年3月,12名工人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,工作年数最长者为14个月,最短者为4个月,工作场所苯浓度严重超标。


    职业病2.jpeg


      案例3:玩具厂二氯乙烷中毒1992年,广东两家外资玩具厂使用含二氯乙烷的3435胶水和其他有机溶剂粘接生产玩具的1,2-二氯乙烷急性中毒,其中3人死亡,工作年数仅为1~5个月。


      案例4:皮衣粘合工苯中毒1997年9月23日,某服装有限公司43名实习生在没有任何防护设施的条件下,用氯丁粘合皮衣,4~8小时后,10人中毒。测定后,现场苯浓度达到552mg/m3.


      案例5:家具厂使用涂料发生苯中毒的广东家具厂使用苯制作涂料,只有23人的小工厂,18人发生苯中毒。


      案例6:防水涂料引起苯中毒2000年北京某公司进行消防蓄水池防水作业时,防水工人调配防水涂料约10分钟后,头晕、恶心、呕吐、大小便失禁、昏迷,立即另外3名救助他的工人也晕倒了。现场监视,苯超过1700倍以上,甲苯、苯乙烯也超过了标准。


      案例7:锻造厂轻质合成油中毒2000年哈尔滨某锻造公司因输油管道轻质合成油(含苯、甲苯、二甲苯、三甲苯等)泄漏,107人急性轻质苯中毒。


      案例8:皮具厂涂胶工正己烷中毒1999年广东某皮具厂发生4例涂胶工慢性重度正己烷中毒事故,模拟现场正己烷浓度严重超标,中毒头痛、头晕、恶心、呕吐、下肢无力,病情恶化。中毒者接触毒品工作年数为6个月,没有任何防护设施。


      案例9:包装工人苯中毒2002年3月,北京某包装有限公司81名包装工人中有12名慢性苯中毒,其中重度中毒6人,死亡1人。现场检查显示苯浓度严重超标。


      粘合剂引起的职业中毒有广泛性和严重性两个特征。广泛体现在使用粘合剂的各个行业,如鞋子、家具、玩具、皮革、衣服、包装、包装、涂料、防水工程、机械等领域。从发病的严重性来看,急性中毒急剧发生,事故与很多人有关。慢性发病者工作年数短,发病严重中毒,甚至死亡。由于作业现场有害物浓度严重超标,工人中毒,这种现象除了粘接作业不足所需的防护设施、工人盲目无知外,在使用的粘接剂中,苯、甲苯或正己烷含量非常高是根本原因。


      因此,制定粘合剂的职业危害控制对策,特别是产业对策,从源头上控制粘合剂引起的职业中毒,迫在眉睫。制定科学可行的产业政策。


      一、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物质替代高毒物质苯被确认为人类致癌物质,应采用毒性较低的甲苯、二甲苯、汽油等替代物质。


      二、削减或禁用高毒胶停止生产和使用PE缩减甲醛胶(即107胶)、氯丁胶(俗称万能胶),国家应制定削减计划,逐步限量生产。


      三、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性如今,我国合成胶粘剂生产制造十分分分散化,大部分企业规模小,品种少,产品老化,更新换代慢,缺乏科学研发,与全球知名大公司难以抗衡。因此,建议国家制定产业政策,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和技术,支持一些有竞争力的企业,形成多系列、具有研发能力的集团公司。


      四、鼓励采用、开发、开发替代产品制定产品卫生标准。


      通过溶剂释放量的限制,供应商和用户使用水基粘合剂、低分子量树脂的液体粘合剂和反应型热溶合剂。环保粘合剂的最低标准应为无苯溶剂(或因原料问题不得超过0.2%)、无甲醛(或不得超过0.05%)、无氯化溶剂、挥发性有机物(VOC)2.40%(g/l)。根据粘合剂的特点,在充分研究可能引起的健康影响的基础上,分别制定有毒物质产品的限制值,制定通用限制值,明确规定各种粘合剂中有毒物质的通用限制值标准。

    标签:
    职业危害申报平台 职业健康平台 2018年职业病数量 职业性噪声聋案例 噪声聋职业病案例 职业病尘肺
    版权声明:

   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职业病网”的所有作品,转载请注明“来源:职业病网”。

   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职业病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    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。

    上一篇:五硫化二磷潮解大量硫化氢气体引起职业中毒案例

    下一篇:怀疑得了职业病怎么办:这两个病例告诉你

    分享到:

    延伸阅读

    网友评论

    加载更多

    发表评论:

    评论